top of page

入門 vs 進階影像穩定器 FLYCAM Redking 低角度拍攝指南 升級深度評測 攝影穩定器設定技巧 機械影像穩定器 平衡調整技巧 專業級畫面物理穩定 開箱

你不能錯過的完美升級!— Flycam Redcam 影像穩定器開箱與實測

身為一個對影像器材無比熱愛的人,影像穩定器絕對是我拍攝過程中的「靈魂裝備」。這次我要和大家分享一個重要的器材升級過程。你知道我有多喜歡我的S60機械影像穩定器,但這次我終於決定是時候做出一些變化,迎接一個更強大的工具—Flycam Redcam機械影像穩定器。讓我們一起看看它是否值得這一個「價格三到四倍的投資」吧!攝影 影像 穩定器 機械 物理 FLYCAM Redking

攝影穩定器設定技巧 機械影像穩定器 平衡調整技巧 專業級畫面物理穩定 開箱 入門 vs 進階影像穩定器 FLYCAM Redking 低角度拍攝指南 升級深度評測

S60影像穩定器:愛與恨的故事

我一直使用S60影像穩定器,這款機械穩定器便宜且實用,在許多案子中,我都會把它隨身帶著。然而,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,它開始出現一些問題。首先,它的做工並不是最精緻的,某些旋鈕和零件看起來隨時會脫落,整體的結構讓我擔心相機可能會從上面掉下來。此外,一些需要伸縮的部位也已經生鏽,每次操作都讓人心驚膽戰。因此,我決定是時候升級到更專業的設備。

Flycam Redcam 開箱:一個新的起點

在經過反覆比較後,我選擇了Flycam Redcam,它的價格是S60的三到四倍,光是這個價錢就讓人對它的性能有了更高的期待。開箱過程中,我馬上注意到這個穩定器的設計和功能相比S60有了不少改進。特別是它支持Manfrotto 501的快拆板,這對我來說是個大大的便利,因為我之前還特別買了額外的轉接裝置來應對這個問題。現在,只需要輕輕一按,我就能快速裝上相機,調整相機的位置也變得更加細緻和高效。

第一個挑戰:快拆板的公差問題

然而,還沒等我完全沉浸在新設備帶來的愉悅中,我遇到了第一個麻煩。雖然Flycam宣稱支持Manfrotto 501快拆板,但我發現原廠的501快拆板無法順利裝上,只能使用Flycam自家的副廠快拆板。這讓我感到困惑,為什麼同樣標榜501規格的產品卻無法通用?更麻煩的是,其他品牌的副廠快拆板也同樣卡住,這意味着如果將來需要更多快拆板,我還得親自測試才行,這無疑給日常使用帶來了不便。

靈活的中軸調整:創意拍攝的好幫手

儘管快拆板的問題讓我有些頭痛,但Flycam Redcam在設計上的創新還是讓我眼前一亮。這款穩定器最大的亮點在於它的中軸高度可調功能。通過調整中軸的高度,我可以輕鬆實現高低角度的快速切換,這對於一些創意拍攝來說是極大的幫助。例如,如果我想拍攝高於頭頂的鏡頭,我只需將中軸調低,並配重增加,這樣相機就能以較高的角度拍攝,而我的手臂卻不用費力地抬高。相反,如果我要拍攝低角度鏡頭,只需調整中軸到較高位置,然後將相機倒轉,整個過程快捷方便,完全不需要像之前一樣彎著腰進行低角度拍攝,避免了不必要的勞累。

體驗中的驚喜與挑戰

整體上,Flycam Redcam 的組裝和平衡調整比我預期中要容易。這款穩定器提供了細微的調整功能,無論是在前後微調,還是左右平衡,都能讓相機達到完美的穩定性。不過,它在左右平衡的調整範圍相對有限,如果相機的一側裝了較重的附件,例如麥克風或螢幕,那麼可能會無法進行充分的調整,需要先手動重新分配附件的位置。

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挑戰是它的重量。相比我之前的S60,Flycam Redcam明顯更重,尤其是在手持拍攝時,這額外的重量讓我無法長時間持續操作。如果你是沒有經過訓練的普通用戶,可能拍不到五分鐘手臂就會開始酸痛。

結論:Flycam Redcam 值得升級嗎?

總結來說,Flycam Redcam 在功能和設計上相對於S60有了顯著提升,特別是它的中軸調整功能對創意拍攝帶來了更多可能性。然而,公差問題和重量問題也是不可忽視的缺點。如果你像我一樣,對拍攝的需求更為專業且重視設備的靈活性,那麼這次升級絕對值得。如果你只是偶爾拍攝,或者對手持穩定操作的要求不高,可能還是需要考慮自己的需求,畢竟它的價格也不是小數目。

這次開箱和使用過程中,我真的感受到了高端機械穩定器帶來的巨大潛力。現在,我們就來看看這款穩定器能夠拍出哪些酷炫的影片吧!


Comentários


不錯過任何更新內容! 免費訂閱最新文章內容!

感謝訂閱!

2021 LOGO.png

王靖凱

是全方位的影像執行製作人

2008年開始接觸攝影

前置討論.現場執行.後期製作

從來不侷限拍攝類型, 有想法與拍攝內容都歡迎討論, 一起製作出符合需求的影音內容!​

AD below will support this website

bottom of page